農曆7月15日從漢朝前就是中國的「孝親日」。現在大家常常說的父親節、
母親節都是從西方流傳過來的像是五月的第二個禮拜天、8月8日,
中國從魏晉南北朝習佛的梁武帝開始盛大舉辦盂蘭盆節並推廣到民間,
並訂定這一天為「孝親感恩日」,另一個說法可追溯到大家所熟知的
「目連救母」這個故事。
目連救母當年也辦了普渡法會
地藏王菩薩化身之一的目連,有一天非常思念母親,
於是目蓮便使用神力查看想知道母親過的好不好,
一看竟發現母親死後墮落餓鬼道,受盡飢餓之苦,
目蓮捨不得母親承受著這樣的痛苦,
便用神力變出食物希望母親不要再繼續受苦能夠得到溫飽,
殊不知食物才剛進母親嘴裡還沒嚥下去
就變成熊熊火焰灼傷母親的食道讓母親痛苦不已,
看到這樣的情境目蓮心裡非常難過,於是只好向釋迦牟尼佛求救,
希望能夠讓母親離開餓鬼道。
佛陀便告訴目蓮:「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五日你必須要用盆子裝香
、花、燈、水果來供奉十方僧人,這樣的功德才能讓你的母親解脫
遠離餓鬼道。」目蓮一聽很高興,
便遵照著佛陀所說的去做,目蓮的母親果真脫離了餓鬼道。
父母親還健在時我們可以在這一日一同聚餐一起陪伴父母親盡孝道,
那如果父母已經過世的又該怎麼做才能盡孝道呢?
追溯至古代最早在這一日盛大舉辦「盂蘭盆節」
祭祀祖先的魏晉南北朝皇帝梁武帝就在當時同泰寺設「盂蘭盆齋」來祭祀先人
,甚至到了北宋皇帝詔天下的僧尼來進行盂蘭盆儀式,
之後世代沿襲改朝換代每一位皇帝都會在這一日祭祖已成為一種規定,
父母離世後我們只能透過祭祀的方法來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
農曆7月15日這一天為中國傳統的「孝親節」最早在這一日準備三牲、
水果等供品、唸經迴向、超渡等方式來祭祀父母、
歷代的祖先讓陰宅的親人也能過的好也能保佑揚世間的子孫。
演變至今從祭祀父母以報答養育之恩到中元普渡祭拜好兄弟,
就像是我們請父母吃飯與父母同行的客人我們也一同招呼請他們吃一頓飯,
所以在中元普渡這一天除了要祭拜好兄弟也別忘記祭祖、拜地基主,
讓祖先陰宅過的好保佑陽世間子孫運勢高漲財運旺。